最新公告:
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地勘文化

扶贫就该这么干!—读《习近平扶贫故事—支书五记》有感

时间:2020-12-09 18:09:42 作者:李波 点击:

  1974年,不到21岁的年轻“后生”习近平被梁家河大队的党员们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当大队支书虽然时间不长,但习近平为村里办了不少大事,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其中打坝造田、挖“知青井”、办实业社、建沼气池、换车事件等五件事情为当地群众津津乐道,为梁家河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扶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通过这五件事情所反映出来的工作作风、发展观和价值观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应作为我们为人处世和工作生活的标杆。

  一、带头实干、苦干,善于做群众工作,实事求是,不怕被扣帽子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带头实干、苦干是我党干部的优良作风,在打坝期间,习近平身先士卒,不仅在第一线指挥,也在第一线劳动,铲土、打夯、搬大石头砌堤围,事事和村民并肩战斗;初春时节,天寒地冻。为了让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井水,他带领村民轮番下井,奋力挥,一天又一天。坝基有冰,融化的冰水会把坝渗穿,他果断脱掉鞋袜跳进冰冻的泥里,刺骨地痛也不在乎。大家看到后,都深受感动,争先恐后地跟着他一起干。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群众思想保守,不愿参加打坝造田,习近平就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争取到村里大多数群众支持;公社里的铁匠不愿回村打铁,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耐心劝说,直到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沼气池还没建好,四川来的技术员思乡心切,急着要回,他就反反复复做思想工作,并把技术员的生活安顿得更加周到。技术员深受感动,并发誓:沼气不弄好,绝不回四川。

  政治大气候不正常时,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对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最好检验。村里农具坏了没法修,习近平就办起铁业社;群众购买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路途遥远不方便,他就办起代销店;村里有富余劳动力,他就组织不能上山干活的妇女当“织女”,办起缝纫社;在文革时期,拍板搞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要冒一定的政治风险,容易被人扣上“走资派”的帽子,被红卫兵小将打倒,这些他都不怕。

  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超前规划、超前发展的思维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是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出发,紧紧围绕群众,明确发展是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为群众共享的观念。梁家河村吃水困难,遇到干旱,只能到河里挖个渗水坑,挑坑里的浑水回去吃。饮水卫生是大事,习近平决心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专门打一口饮水井,让老百姓吃上干净水。他四处打听找泉眼,组织基建队开工挖水井,每天扛着头在工地干活。

  科学发展就是要尊重科学、尊重客观发展规律,不将人的主观意志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打坝造田是梁家河村亘古未有的大事,为了解决泄洪难题,习近平找到县里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来现场勘察,根据当地水文资料,按照百年一遇的泄洪量进行了精确计算,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标准,又对泄洪沟两侧进行了加固。这个淤地坝建好后,成了村里最好、最平整也最便于灌溉的稳定高产田,劣地变成了“聚宝盆”。

  超前规划、超前发展的思维引导我们向未来探索。1974年的一天,习近平阅读了《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四川推广沼气的报道后,深受启发。沼气池在当时是个科技含量很高的新鲜事物,人们不相信粪还能当柴烧。习近平亲自带人到四川去考察学习,回来后立即组织大家干起来。当陕北高原上的第一盏沼气灯亮起来时,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都惊呆了,乡亲们亲身见证了科学的力量。随后,在陕北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沼气革命”。

  三、不图个人物质享受,坚持为民谋实惠的价值观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习近平被延安地区评委先进个人,县里奖励的三轮摩托车在当时一件稀罕物件,习近平并没有沉浸在物质享受当中,反而认为三轮摩托车拉不了多少东西,又不能下地干活,不实用。一辆时髦的三轮摩托车在梁家河村显得无用又多余,把它换成同等交换价值拖拉机和磨面机,却成为村里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宝贝疙瘩”和明星设备,这背后透露出来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从带领梁家河党员群众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到亲自部署、指挥全国脱贫攻坚战,40多年来,不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国党员干部群众共同战胜贫困的决心,不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实心”。

3.jpg

1.jpg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