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中指出:“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环境和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障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推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集思广益,积极建言献策。
2011年,我国启动10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通过推进实施地质找矿运行新机制,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形成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2023年,围绕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全面启动。
如何加快推进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切实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从紧缺性矿产资源入手给出了建议。彭寿建议,应制定完善紧缺性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强化顶层设计,聚焦高纯石英、锂等当前紧缺性矿产资源,加速开展地质勘查。同时,实施找矿突破战略专项行动,打造资源战略接续区,并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及相关产业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实现矿产资源的增储上产。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焦煤集团党委书记赵建泽将关注点放在稀缺资源保障能力方面。“炼焦煤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加快建设炼焦煤现代化产业体系,把钢铁‘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赵建泽说。对此,他建议制定炼焦煤重点矿区保护性开发利用规划,严格控制开采数量、规模等,特别是对焦煤、肥煤等稀缺资源实施定点、定量保护性开采,防止过度开采。同时,构建战略储备体系,完善以产地储备为基础、产能储备为链接、产品储备为补充、市场调节、有机统一的炼焦煤资源储备体系。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对国家能源安全起着重要的兜底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呼吁,进一步夯实煤炭主体能源根基。武强提出:“要站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高度,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煤炭资源支撑保障能力。”
大型煤炭矿区是我国煤炭供应保障的核心支撑。近年来,受煤炭市场需求拉动、矿区高强度开发、煤炭产量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型煤炭矿区可采资源量减少、服务年限缩短。“要科学确定大型煤炭矿区战略定位,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和资源评价工作力度,大力开展煤炭详查和精查,增加后备煤炭资源储量。”武强建议,在控制产能总量的前提下优化煤炭生产结构,规划建设新的大型煤炭矿区,推动大型现代化煤矿项目建设,加快核准建设安全高效煤矿、绿色化煤矿、智能化煤矿、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等,增强大型煤炭矿区稳产增产的潜力。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正处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新阶段,油气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需要筑牢的能源安全底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提出,挖掘国内油气资源增产增供潜力,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
王焰新建议,湖北省作为我国除四川盆地之外页岩气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应加大鄂西页岩气公益性勘查力度,加快推进恩施—宜昌—荆门重点勘查区页岩气地质调查和有利区详查精查,摸清资源储量,明确资源分布重点区域,增加探明资源量,实现鄂西页岩气找矿新突破。
“在推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背景下,加快建立矿产勘查长效机制、建设资源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全国人大代表、铜陵有色集团总经理丁士启表示。
据悉,在矿业投资各环节中,矿产勘查是耗费时间最长、风险最高的阶段。为此,丁士启建议搭建风险勘查项目资金的筹集及流转渠道,利用好国内外资金、技术,让社会资本在矿产勘查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加快我国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增储上产。“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平台,通过新建矿业等资源交易市场,或在现有资产交易市场中设立独立业务板块,专业进行矿业等资源交易全流程业务活动。同时,建立风险勘查市场诚信约束体系,通过实施项目勘查终身负责制度,并制定相应追究条例,对弄虚作假的勘查单位、个人经审定后追究相应责任。”丁士启说。
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是保障矿产资源安全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开展了深入调研。“当前,煤制氢、煤基新材料、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煤炭与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组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姜耀东认为,受露天矿开采比重增加、煤矸石排放处理代价高等多种因素影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现状依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姜耀东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逐步解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面临的问题,加大对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明确现代煤化工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储备和技术储备的定位,将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高端煤化工项目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鼓励和支持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健康和创新发展。
“合理高效利用我国富油煤资源,开展陕西榆林、新疆哈密的富油煤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和规模综合评价,研究编制富油煤开发利用规划,提升富油煤利用效率。”姜耀东提出,开展科技攻关,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煤基新材料等领域前沿引领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项目研发。
如何在充分释放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绿色发展?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陈前林思考最多的课题。他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方存在精深加工程度不够、产业链条较短等问题,部分化工企业在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对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还比较滞后。
今年全国两会上,陈前林提交了关于多措并举强化大宗工业固废治理的提案。“要实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工程,开展我国矿产资源的高效选矿技术开发与应用,矿产企业需对矿石进行高效选矿,精矿才能对外销售,以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和矿产资源加工过程中的消耗,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陈前林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和完善我国尾矿、废渣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标准,并对生产企业排放的固废污染物含量进行监控,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技术开发和标准体系建设。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我国铁矿石目前主要依赖进口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在80%左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说。为此,他建议加大对国产矿扶持,积极开发权益矿,支持废钢产业发展。推进废钢资源回收,加快废钢资源循环利用,稳步推出再生钢铁原料期货,通过期货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促进现货流通体系的完善,多维度提升国内铁元素自给率。
老矿区转型发展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煤炭老矿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能源基地。”武强说,近年来,在吉林、江西、四川、重庆、辽宁、贵州等省份,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和煤矿的加快退出,老矿区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
武强建议,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制定煤炭老矿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政策措施,建立煤炭老矿区振兴发展基金。同时,制定支持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在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老矿区企业激活发展潜能。
“要加大对老矿区、老煤炭企业的资源配置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与老矿区、老煤炭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新建重大项目、新兴项目向老煤炭企业倾斜,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武强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公司龙湖煤矿东一采区701采煤队班长杨会军十分关注矿区的高质量发展,他同样呼吁要加大对老矿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还要加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持续丰富创新平台,鼓励科研院校、装备制造厂家和企业深度对接,加大对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杨会军说。
过去一年里,全国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设备科副科长张世丽利用更多的时间,与矿井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智能绿色开发,带动整个煤炭行业发掘其潜在的经济影响和价值创造,是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
张世丽建议,在中西部资源富集区设立智能绿色矿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级综合试验区、智能绿色开发技术试验中心与实践基地,建设国家级智能绿色示范矿井、智慧矿区,高质量开发利用中西部矿产资源,将中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领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
“此外,还要建设打造一批支撑试验区建设的智慧矿山、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井下空间利用等示范基地,促进大型露天矿开发与生态治理并举,以开发促生态改善。同时,推进矿产开发与废弃闭坑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智慧矿山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国家级智能绿色矿业样板工程,形成全面智能运行、科学绿色开发的新型矿业产业生态。”张世丽说。